时 间:2017年9月7日
地 点:省展演中心四楼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陈惠龙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发布人:丁晓群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省医改办主任
嘉 宾:成 华 省发改委副巡视员
钟心平 省财政厅副巡视员
黄小刚 省人社厅副巡视员
龙国英 南昌市政府副市长
刘月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我国深化医改的五项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大计,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个由单项突破向系统突破、由重点突破向全面推进的综合性改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方便大家了解此次改革的相关情况,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卫生计生委、省医改办主任丁晓群先生、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成华先生、省财政厅副巡视员钟心平先生、省人社厅副巡视员黄小刚先生、南昌市政府副市长龙国英女士、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刘月辉先生。
请他们介绍我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丁晓群:
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深化医改的主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和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整体部署、扎实推进。省委省政府把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强化部门协同,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改革落地见效。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今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2017年9月9日零时,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面推开综合改革,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将在我省彻底终结,这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改革整体进展和成效
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采取“自下而上、先易后难”的推进策略,2012-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率先实现全覆盖;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分三批在7个设区市开展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改革推进安排,2017年,把南昌、赣州、吉安、抚州市城市公立医院和省直公立医院作为最后一批改革目标。至此,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实现全覆盖。
总的看,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在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一城一地改革向区域全面改革转变,从单项改革向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转变,与改革前相比,取得了“三降两升”的改革成效。
“三降”即公立医院医药费用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增幅由19.5%降至10.65%;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药占比由46.82%降至38.67%;群众就医负担逐步减轻,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32.47%降至28.54%。
“两升”即政府投入不断加大,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例由8.1%提高至12.06%;医务人员收入水平逐年增长,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由27.15%提高至33.01%。2016-2017年,我省公立医院改革效果评价结果都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中央财政连续两年安排专项奖励经费;新余、芦溪两地公立医院改革入选国务院“2016年全面深化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表扬激励名单;新余、于都分别入选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县。
二、核心政策措施
医改之难,难在体制机制创新。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医改的核心环节,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经之路。其中,“看病难”的根源在于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且配置不合理。“看病贵”的根源,既有“医”的问题,也有“药”的问题。“医”的问题,在于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药”的问题,在于药品、耗材的虚高价格。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因此,本轮改革主要聚焦三大目标,着力推进六大机制创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三大目标”:即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和治理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一体化、连续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六大机制”:即创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人事薪酬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我省按照“公立医院发展可持续,医保基金基本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基本原则,抓住综合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建立公益性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的本来定位,让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标志性改革举措就是要取消药品加成,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切断医院和医务人员与药品间的利益联系。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一取消、三挤压、三调整、一增加”。
“一取消”:即取消药品加成,全面破除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综合考虑药品保管、贮存、损耗以及中西药加成率等因素,全省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按20%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
“三挤压”:即挤压药品和耗材虚高价格、规范医疗服务。坚持以省为单位开展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实行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分类采购,降低采购价格,并对高值医用耗材进行集中招标采购,挤压流通环节水分。通过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腾出的空间,主要用于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调增部分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同时,按照“保基本”原则,调增的门诊诊查费以普通门诊新增价格额度为报销定额,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挤压过度医疗水分。
“三调整”:即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上调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下调部分大型设备项目价格,下调部分检查检验项目价格;
“一增加”:即加大财政投入。省财政对省直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比如,江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度售出药品进价总额(除中药饮片外)为47526万元,改革后医院药品将实行平价进、平价出,按20%加成率计算加成收入为9505万元,其中90%即8554.5万元,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加成收入的10%即950.5万元,由省财政专项补助。
另外,对经价格调整后仍然产生政策性亏损的省直单体医疗机构,省财政按取消药品加成金额的5%为上限安排补助经费,低于5%的据实补助;对补助后仍有缺口的全额补助事业单位予以补足。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为破解政府与医院之间的“条块分割、多龙治水”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公立医院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们渴望获得更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新期待,这轮改革把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我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立柱架梁”的关键制度安排,其核心要义是推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界定政府和医院的权力边界,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医院章程,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13项制度。
二是健全治理体系,明确政府的监管职能和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该放的权要放、该收的权要收,医院依法依规享有自主经营管理权,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
三是加强党的建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关键在党,通过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三)建立高效运行的全民医保制度改革
全民医保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我国在较短时间内织起全世界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实现人人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持续释放,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我省将重点推进四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健全医保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今年我省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420元提高到450元,进一步调整优化居民医疗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疗机构规范行为、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在全省城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实施病种不少于100个,到2020年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医疗服务。同时,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确保医保支付制度既控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又保障好服务质量。
三是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提高大病保险对困难群众支付的精准性,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和支持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推动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四是加快建立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年底前实现我省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满足群众合理的异地就医需求方便群众看病结算。
(四)建立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当前,医药领域涉及利益主体多、生产流通环节复杂,需要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发力,严把三道关口:
一是严把生产关,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制度,推动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采取定点生产、协调应急生产和进口以及健全药品储备制度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二是严把流通关,重点是整顿流通秩序,2017年在城市公立医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2018年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三是严把使用关,强化药物使用监管,促进合理用药,使其回归治病本源;改革调整利益驱动机制,加快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加强绩效考核并落实结果运用,从规范行为、控制成本、提升效率三方面入手,促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推动因病施治,使医务人员从低费用、高产出、高品质中获得职业荣誉感,增强控费的内生动力。
(五)建立充满活力的人事薪酬制度
广大医务人员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力军,是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我省将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是彰显医务人员职业价值,核心问题是让医务人员获得体面收入。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医务人员应该得到合理的薪酬。重点是把握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后释放的改革红利,围绕总量、来源、结构三大要素,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及时修订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改革方案,积极落实“两个允许”分配导向,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二是彰显医务人员自我价值,核心问题是拓展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空间。过去我省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按服务人口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床位数,按实际开放床位数、病床使用率等综合确定医院岗位总数,彻底解决了医务人员职称晋升问题,打通聘用人员执业上升通道。下一步,我省将选择若干省直医院试点,解决城市公立医院岗位设置和职称晋升问题,同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岗位,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
三是彰显医务人员社会价值,核心问题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在营造良好执业环境的同时,我省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建立卫生人员荣誉制度。同时,我委开辟了健康江西“长镜头”、江西医改“进行时”、感动江西“奏鸣曲”,强化正面声音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良好改革环境。
(六)建立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
医药卫生行业攸关人民生命安全,必须严格监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懈怠。改革越深入,越要加强全行业监管。结合我省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强化三大重点领域监管:
一是强化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管,分类确定区域和单体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增幅控制目标。引导和规范医药卫生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查自纠。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所有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开展全程监控和智能审核。
二是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监管,跟踪监测重点监控品种、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
三是强化医保定点机构、医保定点药店和医生的监管,完善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将监管对象由医疗机构延伸至医务人员。
三、及时回应群众改革关切
公立医院改革是对现有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我省将始终把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一)减轻整体就医负担,努力让群众看得起病。
根据本轮调价项目和增长幅度模拟测算: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得到破除,患者门诊次均费用、平均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但不同病种患者感受不一,以购药为主的患者费用将下降,以2型糖尿病伴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为例,一年治疗用药费用约为6000元,按20%计算加成率,取消药品加成后药费约为5000元,一年能节省1000元;以接受治疗和手术为主的患者费用可能有所增加,两者兼有的患者费用变化不大。随着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构建综合监管制度、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改革红利将不断释放,最终从根本上、长远上、制度上解决群众就医负担,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我省将从四个方面综合施策,打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组合拳”。
一是坚持控整体,防止规模扩张对费用产生“虹吸效应”。严格落实《江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7-2020年)》,合理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并为社会资本办医预留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实施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分级备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后达到或超过1200张床以上的公立医院,其床位增加须报省卫生计生委备案。
二是坚持抓源头,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执行好全省新一轮药品“双信封”集中采购结果(与上轮相比药价降幅达到23.4%),9月底前完成各地药品招标采购联合议价工作;加快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管理。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分期分批在全省县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国家企业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行。
三是坚持管终端,严控不合理医疗费用。建立完善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各地控费情况作为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国家对药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等量化考核指标要求,力争2017年全省医疗费用增幅控制在10%以下。
四是坚持保底线,优先保障贫弱人群就医需求。对全省贫困家庭10种大病继续实施免费救治并实行长效管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90元标准,为全省34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建立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医疗保障线”,使个人自付比例降至10%以下。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精准到户、到人、到病,决不让群众因为健康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
(二)构建有序就医格局,努力让群众看得上病。
围绕大医院愿意放、基层接得住、群众愿意去,综合实施医保、价格、考核等措施,着力破解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倒三角”的结构性矛盾,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一是发挥好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医联体为单位实行按人头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并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预付机制和结余资金在机构间合理分配的机制。
二是完善价格引导机制,实施合理的分级定价,适当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居民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
三是完善财政补偿政策,统筹使用公共卫生服务等经费,建立以服务绩效为导向的补偿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绩效。
四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重点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及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促进区域协同,资源共享。
五是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系统对构建分级诊疗格局的支撑作用,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做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为老百姓提供连续的、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
(三)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努力让群众看得好病。
结合江西省情,我省将围绕内涵建设的发展思路,实施“造峰填谷”的发展战略。
一方面,实施“125”医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聚集100名医学领军人才,选拔培养200名优秀学科带头人、5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卫生人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保障重大疑难病症基本不出省。
另一方面,深入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用三年时间选送120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等地64所全国知名医院进修,邀请江西籍知名医学专家返乡帮扶建设600个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或临床薄弱专科,逐步建成省、市、县、乡的四级远程医疗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调动和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做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实现大病基本不出县、常见病就地就近就医。
(四)改善医疗服务体验,努力让群众看病舒心。
我省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从现实问题入手,从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细节入手,在全省各级公立医院大力推行“改善医疗服务十大新举措”,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信任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是科学实施预约诊疗,推行实名制预约,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二是加强医疗资源调配,科学调整门急诊、药房等人员安排,合理调配住院病床资源。三是推行日间医疗服务,加强日间手术质量精细化管理。四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五是创新临床路径应用,探索临床路径在药学、检验、影像、护理等专业应用的可行性。六是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急性病多学科诊疗模式。七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信息查询与推送服务,开展信息化结算支付,搭建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八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逐步实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九是保障药事管理安全,加强抗菌药物、辅助药品、营养药品、高价药品管理,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力度。十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加强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
(五)强化健康风险因素防范,努力让群众少得病。
我省将坚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推进预防前移战略,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一是覆盖全要素,把健康工作拓展到全民健身、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各相关领域,最大程度控制和消除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二是覆盖全人群,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不同人群的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均等化水平;
三是覆盖全过程,逐步将健康管理从特定生命阶段延伸到整个生命周期,并对高血压、糖尿病、抗生素耐药、儿童肥胖等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加快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四是覆盖全社会,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通过政府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谢谢丁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中新社记者:
刚才的发布中提到了江西将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那么此次调整是基于哪些考虑,对于老百姓看病就医会有什么影响?
成 华:
本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确定的基本原则,一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合理收入,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补助予以补偿,实行有升有降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了“含技量”,降低了“含机量”,也就是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检验价格;二是动态调整,逐步到位。对通过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等费用以及规范诊疗行为腾出的空间,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三是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坚持与“医疗、医保、医药”三医政策联动,与财政补偿、医院精细化管理等综合改革配套措施相互衔接,同步实施。
医疗服务项目多,敏感性强,社会关注度高,为了保证稳妥实施,这次共调整了1279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58项、医技诊疗类119项(其中下调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检验项目共111项)、临床诊疗类1032项、中医类70项。
这次改革会对群众就诊费用产生一定影响。经测算分析,群众的负担总体不增加。本次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同时通过药品“双信封”集中采购,压低了药品价格,让利了群众。但就患者个体而言,受每位患者在就诊疾病、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等方面存在个性差异会有不同影响。如对于一次诊疗过程以药物治疗为主,或较多涉及CT、核磁检查的患者,其就医费用一般会有所下降;若诊疗过程中以技术劳务治疗项目为主,则患者诊疗费用会有所增加。
健康报记者:
9月9日零时,江西所有公立医院将全部取消药品加成,那么取消加成之后,财政是如何保障的?
钟心平: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标志着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以药补医”政策在我省彻底终结。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省财政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省发改委、省卫计委、省人社厅密切配合,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步骤,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为积极支持省直医院综合改革,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省财政对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20家省直医院研究制定了三个层次的财政补偿政策,
一是对所有省直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部分按10%比例予以补助。
二是对产生政策性亏损(调价增加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之和不够弥补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收入的部分为政策性亏损)的单体医疗机构按取消药品加成金额的5%为上限安排补助经费,政策性亏损低于取消药品加成金额5%的据实补助。
三是对补助后仍有政策性缺口的全额补助事业单位,由省财政予以兜底保障。
江西日报记者:
此次改革中涉及诸多价格调整,那么医保管理部门将如何衔接改革政策?我省的医保报销手续将会有何变化?
黄小刚:
在改革过程中,作为医保管理部门,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基础和调节作用,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待遇,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支撑。
关于政策衔接,我厅在参与省直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从减轻参保人员就医负担的角度出发,对医保政策作了衔接完善。
一是调价后的1279项医疗服务项目,仍按原来的医保目录属性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按政策规定予以报销。也就是说,医保报销额度随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按规定比例调增。
二是将挂号费并入诊察费,并按定额由医保统筹基金予以报销,标准是三级13元/次、二级9元/次。也就是说原来由个人支付的门诊挂号费、诊察费改由医保统筹基金部分承担,从而避免参保人员因门诊诊察费价格调整升高负担增加。
关于医保报销手续。为方便参保人员就医,这次改革中,参保人员就医报销流程保持不变。也就是说,省直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仍执行持卡就医实时结算相关规定,就医报销流程不会发生变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江西省人社厅将按照“全覆盖、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完善我省医疗保险政策、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质量,保障参保人员医保权益。
南昌日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此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南昌地区是同步推进的,那么相比省直医院,南昌市在此次改革中有哪些细化措施和特点?
龙国英: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南昌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并将这项工作纳入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工作要点当中。此次南昌共有11所市、区两级公立医院参加改革,其中市政府举办的有9所,区政府举办的有2所。根据国家、省里相关文件规定,在省医改办的指导下,我市围绕“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护受鼓舞、政府树形象”的总体目标,制定了《南昌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及价格调整、医保支付等配套文件。应该说,这些方案和文件符合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规定,考虑了百姓的就医需求,结合了南昌公立医院发展的现状,也借鉴了外地的先进做法。
在改革原则方面,我市确定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
二是坚持政策联动,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三是坚持分类改革,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公立医院实行差别化的改革政策。
四是坚持探索创新,在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建立符合南昌实际的改革模式。
五是坚持成果共享,确保取得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发展添活力、资金保障可持续的良好改革效果。
在改革具体举措方面,我市从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规范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构建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32项改革举措,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这些改革举措,既呼应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新需求、新期盼,也有利于巩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和主体作用。
比如,在政府财政投入方面,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市直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5%,市财政补偿15%,补偿不足部分属于政策性原因的由财政另行补助。另外,我市还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补贴、公共卫生补助等投入责任,保障公立医院轻装上阵参与改革。
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面,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基本原则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基本路径,在省直医院调价项目内,我市调整了903项医疗服务项目,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58项,医技诊疗类104项、临床诊疗类671项、中医类70项,调价项目总数占我市已开展项目数的31%左右。也就是说,我市还有69%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是保持稳定不变的。在调整的903项医疗服务项目中,上调801项,下调102项,做到了“有升有降”,其中部分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检验项目价格有所下降,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有所提升。
在医保支付政策方面,为了调价后不增加百姓就医负担,我市调整了医保支付政策,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所有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调增的门诊诊察费以普通门诊新增价格为报销定额,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报销,其中三级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支付标准为13元/每人.每次,二级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支付标准为9元/每人.每次,一级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支付标准为4元/每人.每次。我市还增加了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数,年最高限额也有不同程度提高。除了设立便民门诊外,我市对在同一科室48小时内重复就诊的门诊患者只收一次诊察费,切实做到了便民惠民。
在加强公立医院及医务人员管理方面,我市将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监管、第三方广泛参与、公立医院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多元化综合监管体系,加强医护人员执业行为管理,建立重点药品监控制度,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严禁将薪酬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扭转医务人员趋利行为。
另外,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创新探索促进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的新模式,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三级医院医生工作室,由财政予以补贴,助推分级诊疗新格局形成。
总之,我市将在省医改办的统一指导下,加强省市联动,积极稳妥同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改革,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公立医院得发展、党和政府树形象”多方共赢的改革目标。
谢谢大家!
今日头条记者:
对于此次改革,我们更关心的是医院将在改革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又是如何迎接改革的?
刘月辉:
为打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攻坚战,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服务与质量同行”,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项工作,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
在省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省卫计委和省医改办的统筹指导下,我们医院作为政策的具体承接地,也是积极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当中。分类统计上报2016年所有医疗服务项目工作量,完成拟调价的1200多项医疗服务项目、药品投入、病种抽样调价调查等测算工作,为科学制定调价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同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医院改革顺利进行。
一是优化诊疗服务流程。在全省首创入院患者“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入出院、小型检查、床位预约等一体化服务,协助患者自动预约CT等大型检查,做到分时段预约检查率100%。今年上半年,中心调配全院床位1000余人次,缩短平均住院日至7.39天。
二是合理调配医疗资源。重点推进日间手术开展,出台日间手术激励机制,将其与“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机结合,提供患者专项服务。已有123个病种列入日间手术范围。今年上半年,共开展日间手术4560例,开展率达20%。大力实施预约诊疗模式,拓展预约挂号方式至10种。同时坚持“预约优先”原则,精确分时段预约至分钟。
三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以药械管理为切入点,严把“准入、使用、监管”三道关口,合理诊疗得到有力促进,患者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抗菌药物治理,各项用药指标全面达标,并在全省率先取消门诊输液治疗。通过推进辅助用药管理,住院患者人均药费去年同比下降198元,医院做法在全省受到推广。通过规范医用耗材使用,11种重点监控耗材使用总金额去年同比下降62%。
四是推进分级诊疗建设。积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2016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医联体办公室,与西湖区卫生计生委成立省内首个三甲综合医院专科联盟。今年初与南昌县人民医院组建全省首个紧密型实质性医联体,派出了执行院长和专家。
除上述工作之外,我们在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医疗服务模式等诸多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
江西卫视记者:
刚才,丁主任向大家介绍了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进展,并就相关的核心政策信息进行了解读,能不能请您再谈一谈我省此次深化改革的远景目标和重点内容?
丁晓群:
谢谢您的提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横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一项系统工程,是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构建问题,我们设置了两个远景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兄弟省市一道,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第二步,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围绕第一个目标,我省将通过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多措并举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财力物力投向基层、优惠政策倾斜基层,促进基层“软件”和“硬件”“双提升”,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到2018年初步搭建起分级诊疗的制度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当前主要是按照“一体两翼”的思路,以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探索建立因地制宜的实现模式。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探索建立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共同体、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形成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今年10月底前,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将全部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先覆盖老、孕、产、幼、残、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完善签约服务筹资、支付和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今年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师参与家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要达到10%,城市公立医院给予一定比例的专家号、预留床位等,方便签约居民优先就诊和住院,确保年底实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围绕第二个目标,我省将加强预防保健,针对全人群、围绕全生命周期,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五个方面统筹推进,构建“知、预、医、养、护”一体的大健康体系,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强预防为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强重点人群卫生与健康工作、加强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形成卫生与健康治理新格局。
陈惠龙:
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谢谢丁晓群主任、成华副巡视员、钟心平副巡视员、黄小刚副巡视员、龙国英副市长和刘月辉副院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江西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办单位:bt365官方网注册 地址:九江八里湖大道166号市民服务中心2号楼5楼 联系电话:0792-8222089 赣ICP备16006680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4000059 赣公网安备 36049002000042号 |